《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版)-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2022.1-6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版)-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2022.1-67页.pdf(67页珍藏版)》请在中天文库上搜索。
1、零碳智慧园区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2022年1月编写组指导委员会戴 红孙文龙范科峰钱 恒荣文戈尹洪涛编写组成员王君菠张 群冯 澄庞 松杨 光张红卫李 腾郑秋宏彭革非耿 涛张 星曾祥佳邹健东陈凌云蒋 磊黄 亚黄家晖毛荟慧刘 文邓 三李竹青张 聪王飞飞邰鑫月于 淼包哲静沈红超李 赟黄 锐王 笑刘丽芳隋泽昱周希炜谷丽娟朱统意编写单位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节能照明(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
2、标准化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逸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市大脑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是一项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各国达成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的共同目标,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的措施。为共同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我国于2020年9月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再次考验。
3、“中国速度”。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牵住的“牛鼻子”。作为先进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动蓬勃发展的产业活动主要载体,各类园区将在“双碳”战略实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零碳园区建立在数字化全面赋能的智慧园区基础之上,数字化手段贯穿零碳园区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零碳园区的基本特征,因此零碳园区一定是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和零碳智慧园区为同一概念。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碳中和”理念。零碳智慧园区的实现,离不开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的支撑。同时,需要通过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碳要素智慧化管理,以在园区内部达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零碳智慧园区建设需要明。